2021年06月21日 星期一
上一期
第07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秀延河畔拉红歌 安定塔下斗文章

2021“禧福祥·正青春——西凤酒15年6年陈酿品牌面市20年”全国散文大赛子长采风侧记

周鹏

  采风团在狄青山合影 记者 尚洪涛 摄

  一场夏雨突如其来,记忆里的黄土高坡瞬间成了烟雨江南,草木葱茏滴翠。这给2021“禧福祥·正青春——西凤酒15年6年陈酿品牌面市20年”全国散文大赛采风团子长采风活动带来不便,但却平添了许多韵致和惊喜。

  6月16日下午2时许,采风启动仪式如期举行,雨中的瓦窑堡格外庄严,伟人铜像被天雨濯洗得一尘不染,伟岸如山。雨时大时小,但站在伟人铜像下致辞的代表们都拒绝打伞,雨水淋湿了头发紧贴在脸颊上,此情此景让人感动,这是发自肺腑的敬仰。

  1935年12月13日,毛泽东率部取得直罗镇战役胜利后,到达瓦窑堡,并在此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瓦窑堡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的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采风团成员、散文作家祁河即兴作诗一首:“昔日会师旌旗红,统一战线立奇功。瓦窑堡前瞻伟业,长缨紧握搏苍龙。”以盛赞红都子长这段难忘的历史岁月。

  钟山石窟位于子长市西15公里处的钟山南麓。始建于晋,历经唐、宋、金、元、明、清等千余年凿建而成,据历史记载共18窟,现仅发掘5窟,均为国家一级文物。中窟保存最为完整,窟内有大小佛像万余尊,故称万佛岩。令人称奇的是,在紧挨石窟的一处石罅中,竟长出一株亚热带独有的菩提树,更巧合的是,其旁一株杜仲树与之呼应,取意“普度众生”,成为一处浑然天成的禅意景观。

  6月17日上午,采风团一行在雨中拜谒了子长陵。谢子长出生于1897年,他和刘志丹一起创建了西北革命根据地。在长期征战中,他多次负伤。在一次战斗中胸部中弹,因伤情恶化,1935年2月21日在安定县灯盏湾逝世,同年,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决定将谢子长出生的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2019年7月,更名为子长市。这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以烈士名字命名的地名之一。采风团一位作家作诗赞曰:“民族英雄唯子长,九死不悔心向党。至今难舍谢青天,神州赤遍民富强。”

  登上狄青山,极目远眺,壮美山河尽收眼底。群山将苍穹撑成一个环形巨幕,云是主角,风是指挥。白云随风而舞,一会儿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会儿又仙女一般,衣袂飘飘,“既姽婳于幽静兮,又婆娑乎人间。”

  据传北宋时期,宋朝与西夏政权长期对峙,高台一带是大宋国防前线,宝元初年(1038年)十一月, 李元昊入侵保安。狄青率兵前往,在保安大败李元昊,史称“保安大捷”。出于感激,高台老百姓将陕北高原上这座雄伟的大山命名为狄青山。采风团成员有诗云:“狄青山上登高台,边陲峰烟号歌凯。千山万壑壮寥廓,风光无限盼再来。” 行走在重耳养生谷,潺潺清泉从石上缓缓流过,头顶巉石突兀,透过岩隙,白云恰似一条巨龙遨游于蓝色天际之间,让人想起“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之佳句。

  为采风团一行导游的李老汉72岁,虽是仲夏,却头戴羊肚肚手巾,反穿羊皮袄,手持长长的旱烟枪,一身行头绝对标配。他木讷少言,但唱起陕北民歌,却表情丰富,满脸放光。

  据子长市高台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冯建平介绍,重耳养生谷景区由重耳养生谷地质公园、周家山民俗村和陕北农耕文化体验区组成。重耳养生谷地质公园长达3公里,晋文公重耳在重耳川一带忍辱负重,招贤纳士,韬光养晦12年,厚积薄发终成一代霸主。

  秀延河畔,作家们载歌载舞,拉唱红歌;安定塔下,采风团成员吟风弄月,切磋笔墨。力争以自己独到的视角和感受,叙写红都子长的历史人文和时代变迁。 记者 周鹏

版权所有 ©2025 西安日报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220056 陕ICP备06000875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