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教育是多样化特色育人 ——访西安交大附中校长 訾艳阳
“教育不是工业,而更像农业,有一个漫长的、有客观规律成长的过程,假以时日,孩子就能够成长。”这是西安交大附中校长訾艳阳在众多场合都分享过的他对教育的理解。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是中国创办最早的新式中学,在学校双甲子的年轮中,印刻着一句话:“欲成第一等学问,必先砥砺第一等品行”,这16个字,源自学校对教育本真的思考,发自学校对教育发展的孜孜追求。
西安交大附中校长訾艳阳表示,在学校的办学逻辑中,教书育人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要把灯点亮,好的教育应该是为发展而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未来教育已经不单是比学习成绩,而是比学习力;不再是直线式培养路径,而是多样化特色育人。面向未来的教育,关键在于“得智慧,教给学生解决没有标准答案的不确定性复杂问题的智慧。
西安交大附中多年来坚持素质教育,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始终恪守“努力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同学们在西安交大附中这片沃土上,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在基础教育阶段,让孩子找到此生的挚爱,爱上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勤于实践。这就是我心目中教育最好的状态。” 西安交大附中校长訾艳阳说。
记者 许江锋
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访陕西师大附中校长 冯军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坚持“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充分而适切的发展,为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基础。
陕西师大附中校长冯军表示,“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首先是“为学生”,这是一切工作的逻辑起点。“为学生”就意味着“学生第一”的立场,意味着我们是围绕学生,促进学生,发展学生。其次是“可持续发展”。“发展”就是在原有基础上,向着更好的结果变化。“可持续发展”指的是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要兼顾现在和未来需要,永葆发展活力。“奠基”就是要充分把握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并能着眼未来办教育。
陕西师大附中提出“处处德育场,人人德行师”的大德育观,旨在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推行“小组制”学习活动形式,建立“学生发展共同体”,探索特色班级管理模式;二是发挥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功能。通过开展“汉语、英语风采大赛”“清明诗会”等品牌德育活动,建立“斧头剧社”等社团,挖掘学生发展潜质;打造生涯“群”校本课程体系,让学生在课程中展现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三是积极拓展学生成长成才途径。
学校形成了依托普通高中班、公费师范生生源基地班、海军航空实验班、国际班、体育特长生群体而构建的拔尖人才、高素质国防人才、国际化人才、高水平运动员的学生多路径培养格局。
记者 许江锋
生涯规划教育赋能学生发展——访西北大学附中“名校+”校长 杨晓云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用人方式多样化的背景下,特别是在新高考背景下,在从选学科、到选专业、到选职业、到选行业、到选产业的今天,做好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成为必须。
西北大学附中“名校+”校长杨晓云表示,为了搞好生涯规划教育,学校根据《陕西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精神,组织全体高中教师参加省、市、区组织的新高考相关培训,包括新高考政策培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培训、学生选课走班培训等。邀请校内外专家给学生做生涯规划和选课方面的辅导报告。各科老师、班主任在进行学科教学和班务管理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我省新高考的要求,指导家长为学生选课提供走访高校专业、进行职业体验等条件。
生涯规划教育不仅是学业规划教育、职业规划教育,还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爱党爱国教育、法治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等,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身的关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学校把生涯规划教育同理想信念教育、爱党爱国教育相结合。教育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学科、选大学、选专业,更要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选学科、选大学、选专业。”杨晓云谈到,“教育学生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记者 刘晓庆
用创新思维育时代新人——访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校长 陈勇刚
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确立了“学生第一,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和“根植传统育中国灵魂,面向国际聚世界眼光”的特色发展道路,确定了体现办学理念的“一训三风”,即爱国明志,持节自强,厚德修身,乐学求新的校训;自信包容、守正创新的校风;有教无类、寓教于乐的教风;敏而好学、学而不厌的学风。
学校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一相结合,积极建设“大气、开放、包容、和谐”的学校文化,以思维型教学理论引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深刻性、批判性、独创性,让创新思维成就学生的青春梦想。致力于成为学生“优秀文化传承者,创新思维激发者,核心素养莫基者,健康成长陪伴者,出彩人生托举者。”
曲江一中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师生思维品质,在教育部专家的指导下,陈勇刚带领老师们进行了九年的思维型教学研究与实践,打造出具有创造性人格和创新性思维的教师团队,形成了特色思维型课堂。作为西安市思维型教学研究中心,积极带动全市140余所实验校开展思维型课堂教学实践,2020年以来,组织“西安好课堂”系列优质课展示和说课观摩活动六次,线上线下观席累计100万人次。2020年,曲江一中在高中设置一创新思维强基班、创新思维实验班”,配备创新素质突出的骨下教师任教,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形成了适成新高考的有效教学模式。
记者 许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