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15日 星期六
上一期
第08版:长安悦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生在愚人节的米兰·昆德拉

  

  ◎伊文君

  4月1日,愚人节,是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的生日。1929年4月1日,米兰·昆德拉出生,在愚人节出生的昆德拉,写出自己的作品《玩笑》,这可以说是命中注定的事情,2023年7月11日,米兰·昆德拉逝去,纵观其人生轨迹,贯穿其一生的是:与媚俗抗争,

  19世纪80年代,“媚俗”,这个词语首先出现在德国慕尼黑的艺术品市场。它有可能源自德国西南地区方言,指清理污垢、灰尘的工具;也有可能源自英文或者德文,指草草完成的、价格低廉的、为了出售而制造的艺术作品。无论这个词究竟如何起源,在19世纪末的时候,它已经是艺术品市场上不可忽略的一股势力。为什么它能够在西方迅速成长,与“真正的艺术”分庭抗礼?原因有二:首先,市民阶层崛起,他们在精神文化生活上嗷嗷待哺,但是他们的经济条件又不足以支撑占有艺术品,只能寄希望于复制品、模仿品和流水线产品;其次,工业技术和商品经济逐渐发达,催生了专业化的艺术品设计、加工、销售,正好填补了市民阶层精神文化生活的空白。供需双方一拍即合,这个处于阴影之中的艺术品市场就不可遏止地发展壮大了。

  1933年,奥地利小说家赫尔曼·布洛赫首先向媚俗发难。他认为,媚俗的产生是因为人们把“美”置于“善”之前,“求美”先于“求善”;此外,浪漫主义传统确立了一个“世俗的审美宗教”,更加把“美”抬高,以至于人人都想把自己的日常生活升华到一个“美”的高度。但是,如果人人都追求美,却又没有能力判断什么是美的、无法感受蕴含在事物之中的美、不能以自己的能力表现美,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美被具体化、标准化。 譬如,被选入美术教材的世界名画都是美的,这没有问题。但美术教材并不是对美的标准的规定,如果我们看到一幅没有入选美术教材的画作,尤其是那些先锋的、复杂的、不能一眼就把握其内涵的作品,就不知道该如何以审美的眼光评价它,甚至把它摒除出“美”的行列,这显然就是媚俗。

  既然媚俗是20世纪的西方时代精神,那么,西方文学也不能免俗。1961年,文化研究者柯利总结了德语小说的媚俗特征。这些媚俗小说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从遣词造句到叙事节奏,都中规中矩、乏善可陈。作为补偿,它们总是用抒情化的叙事(对诗歌的拙劣模仿),大量运用一眼就能看穿——直白得好像生怕读者看不穿——的比喻和象征。柯利认为,媚俗的内在本质就是“诗化现实主义”。

  昆德拉从艺术领域借用了媚俗的概念,却把它运用在了更广泛的生活领域。在《小说的艺术》里,引用布洛赫的意见之后,昆德拉对媚俗下了定义:“有媚俗的态度。有媚俗的行为。有来自媚俗者的媚俗需求:这种需求是在具有美化效果的谎言镜中观看自己,怀着令自己感动的满足,在镜中认出自己。”

  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昆德拉写了一个典型的媚俗瞬间:

  这个参议员带她乘着一辆宽敞的汽车兜风,四个男孩子挤坐在车后座上。参议员把车一停,孩子们马上跳下车,踏过大草坪,朝体育场跑去,因为那儿有一个人工溜冰场。参议员仍然手握方向盘,以一种做梦似的神态看着正在奔跑的四个小小的身影;他转头对萨比娜说:“看看他们!”他手一挥,画了一个圈,圈进了体育场、草坪和孩子们,一边说:“我说这就是幸福。”

  ……

  这位参议员怎么能知道孩子就意味幸福呢?他能读懂孩子们的灵魂深处吗?要是刚一摆脱他的视线,那三个孩子便扑向另一个孩子,动手揍他呢,该如何解释呢?

  参议员做出这样的结论只有一个依据,那就是他自己的感觉。

  媚俗让人接连产生两滴感动的泪滴,第一滴眼泪说:瞧这草坪上奔跑的孩子们,真美啊!第二滴眼泪说:看到孩子们在草坪上奔跑,跟全人类一起被感动,真美啊!

  只有第二滴眼泪才使媚俗成其为媚俗。“第一滴眼泪说:瞧这草坪上奔跑的孩子们,真美啊!”,这是以审美的眼神观照生活,赋予平常生活以诗意。如果仅仅停留于此,那也许谈不上媚俗,因为这个场景的确很有可能使得特定的人感动,不能预设每个人都应该为此落泪。

  昆德拉从未停止过与媚俗的战斗。他始终用文学来与媚俗抗衡。因为小说的力量,正在于它揭示了“存在的可能性”:

  小说不是要检验现实,而是要检验存在。而存在也不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存在是人类的可能性发生的场地——人可以成为的一切、人有能力做到的一切。小说家发现人类形形色色的可能性,绘出存在的地图……这些小说的价值,因为它们捕捉到存在的某种可能性(人及其世界的可能性),因此也让我们看见了我们是什么,我们能做什么。

  那么,把批判媚俗视为媚俗,是否也是一种媚俗? 批判媚俗,的确有可能是一种媚俗的行为。有积极地、反思地批判媚俗的人,自然也有人把批判媚俗当成了一种时髦。同样地,把批判媚俗视为媚俗,既有可能是故作姿态的行为,为了批判而批判,也有可能是发自内心的批判与反思。说到底,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是媚俗的,标准在于是否真诚、是否有理性的留存。如果激情淹没了理性、功利凌驾于真诚之上,媚俗、批判媚俗、媚俗地批判媚俗,在这个世界都真实地存在着。世界是复杂且多义的,这就是昆德拉自始至终提醒人们的事情。

  米兰·昆德拉作品集:《玩笑》《慢》《无知》《小说的艺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被背叛的遗嘱》《不朽》《笑忘录》《身份》《好笑的爱》《告别圆舞曲》《生活在别处》,上海译文出版社2022年版

版权所有 ©2025 西安日报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220056 陕ICP备06000875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