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3日 星期五
上一期
第04版:城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小学生玩“萝卜刀”安全吗?

专家:家长应合理引导,给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记者购买的“萝卜刀”

  

  最近,小学生们的新宠从《孤勇者》变成了“萝卜刀”,他们手握“萝卜刀”互相嬉戏打闹,在反复出鞘的啪嗒声中获取乐趣。“萝卜刀”突然爆火引起了网友热议。“萝卜刀”究竟有什么魔力?为何引发网友热议?

  

  记者体验

  刺在身上与筷子戳人感觉相似

  10月10日下午,记者在北池头一路看到,一名穿着校服的小学生手拿一把“萝卜刀”,刀刃长约三厘米。他边喊边跑,追上前面的同学,把“刀”刺向对方的手臂,两人随后相互追赶,玩得不亦乐乎。记者随后采访这名小学生,他说,“酷”是他喜欢上“萝卜刀”的原因,“萝卜刀甩起来很酷,尤其是发光的那种,一弹出来就会闪烁。”此外,他觉得“萝卜刀”的声音也很有吸引力,“从两头出来,然后又收回去,声音好听,感觉很爽快。”

  记者随机采访了多名小学生,发现多数学生喜欢“萝卜刀”的理由基本类似,也有学生表示自己是“跟风”购买。一位四年级学生告诉记者:“大家都买了,我就也想跟着买。”

  10月11日,记者在曲江一学校附近的文具店花六块钱买了一把“萝卜刀”,发现这是一款塑料玩具,由三个零部件组成,一个刀把、一个刀刃,外加一个刀鞘,组成一把火柴盒大小的“刀”。

  为什么叫“萝卜刀”?文具店店主称,因为刀子外形有几分神似胡萝卜,是借助自身重力实现刀刃滑动,所以也叫“重力萝卜刀”,又因为这款玩具有解压效果,也叫“解压萝卜刀”。记者注意到文具店内出售多款“萝卜刀”,包括“萝卜刀橡皮”“夜光萝卜刀”等,是将“刀刃”部分进行了改造,加上夜光效果或是以橡皮来制作。同时,还有类似的玩具“萝卜枪”。店主说近日“萝卜刀”爆火,一天能卖出好几把,所以她进了不同类型的“萝卜刀”。说着,店主拿出一把超大“萝卜刀”,足有一米长。“这款也有孩子买,现在只要是‘萝卜刀’,都好卖。”店主说。

  记者体验发现,“萝卜刀”一甩,“刀片”就会弹出,再一甩就收回,在速度加持下,能听见“啪嗒”的清脆响声。店主告诉记者,“萝卜刀”有多种玩法,记者也注意到,在某短视频平台上有很多关于“沉浸式体验各种萝卜刀”“萝卜刀玩法教程”的短视频,吸引了超过5000万人观看。

  既然是刀,那会不会有危险?文具店店主表示,萝卜刀都是塑料的,“刀口”呈钝角,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记者随后在自己身上试了一下,发现“萝卜刀”刺在身上,与筷子戳人的感觉相似。

  专家观点

  家长应给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小小的“萝卜刀”因其有趣、解压在小学生之间流行起来,那么学校老师是什么看法呢?我市一名小学教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学生们在课间会奔跑嬉闹,因此,玩“萝卜刀”还是可能会出现危险的。再加上担心学生们在校园里攀比、影响学习,所以他要求学生不要将“萝卜刀”带入校园。至于在家能不能玩耍,这名老师觉得需要家长和老师做好引导就行。“家长和老师需要注意的是教育孩子们在玩耍时注意方式和力度,不在容易发生意外的场景玩,避免伤害到眼睛等身体脆弱部位。”老师说。

  面对“萝卜刀”的爆火,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晓勇提到,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药品、玩具、用具和游戏游艺设备、游乐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不得危害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对于面向未成年人的“萝卜刀”,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以防“萝卜刀”变味。而社会大众也该跳出思维沟壑,不要只盯着小朋友们手上拿的是什么,更应该深入考虑小朋友脑子里想的是什么,如果没有从小引导孩子树立基本的安全意识、对生命的敬畏之心,那么不管他手上拿的是什么,都可能闯出祸端。

  王晓勇认为,家长的正确做法是进行合理的引导,给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没有害人之心。“完全可以让这个小小的塑料钝刀成为孩子正确看待暴力、学习面对风险的‘经验包’。”王晓勇说。

  文/图 记者 马相

版权所有 ©2025 西安日报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220056 陕ICP备06000875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