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3日 星期五
上一期
第08版:专题·晚晴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茶山品茶

  □刘丹影(陕西)

  说到品茶,人们自然会想到茶室里,萦绕于耳际的音乐伴着氤氲的茶香,那才是品茶的理想场所。可我要说的却是另一种品茶方式,在茶山上品茶。那种以蓝天白云下的悠然茶山为背景,一边观赏自然一边吸纳天地精灵的品茶方式,是其他方式所无法替代的,正是这一品茶方式,不但让我爱上了这里的泉茗,更爱上了这里的人。

  随陕西残障作家采访团走进商洛,参观完“陕亮家园”后,径直赶往省扶残助残基地——春语茶叶合作社。这个集种植、管理、收购、销售为一体的基地,位于商南试马镇郭家垭村,属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基地拥有白茶基地2500亩,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吸纳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庭成员就业,来带动残疾人增收,已有96名残疾人及其家属以此增收致富,被评定为陕西省农村扶残助残基地。

  中巴在蜿蜒的山道上爬行,此时雨后天晴,空气清新凉爽。极目处葳蕤的茶山尽收眼底,远眺,四山弥漫着乳白色的雾,宛如华丽的幔帐,罩着一片片耀眼的新绿。中巴在山中开了许久,终于停在山顶一个平台上。此时,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类似于瞭望哨的圆塔式建筑物。拾级而上来到塔顶,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偌大的观景茶室,四面通透,阳光明媚,自然景观尽收眼底。坐在这里品茶聊天,自有一番韵味。一边观赏茫茫茶山,一边品味晶莹透亮的红白绿茶,聆听着乡野的鸟鸣,沐浴着山那边吹来的凉风,不禁令人心旷神怡。

  此情此景,不禁让我想到了一个人,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她叫张淑珍。20世纪60年代初,正值青春年华的她从西北农林学院毕业后,原本是进省厅工作的,可她硬是说服爱人,选择了条件艰苦的陕南农村。当她和爱人搭一辆手扶拖拉机来商南县林业站报到时,才知道这里比她想象得还艰苦。于是,她暗暗发誓,要用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来改变这里的贫穷面貌。当得知茶叶能够致富时,她不顾北方山区不适宜种植茶树的传统,自己选种,自己育苗,自己移栽,自己管理。失败了重来,通过反复试验,最终取得成功。不但种活了茶树,还在茶叶的品种和质量上取得了突破,让贫穷的山区群众走上了以茶致富的康庄大道,用自己的芳华博得了人们的爱戴与尊敬。如今,80多岁的她有了“全国劳模”“全国十大扶贫状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许多称号,但她最喜欢的却是“茶奶奶”。因为,她已和商南茶叶融为了一体。

  正浮想联翩之际,被《秦岭最美是商洛》的优美旋律所打断,原来是同行成员设置的手机铃声。

  “在秦岭的南坡,有一个地方叫商洛,那里的云,白得像棉花垛,白云下有人唱着山歌……”

  此时此地,再次听到这首歌,是那么的悦耳,那么富有感染力。

版权所有 ©2025 西安日报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220056 陕ICP备06000875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