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军(陕西)
已记不清楚我到过多少次西安火车站,大概有二三十次吧。不过第一次倒还是记得的,那是1997年的冬季,我在延安农校读书,和同学利用放假的时间去康复路进年画,那时候绿皮火车延安到西安29元,学生票半价。
第一次到西安火车站,感觉线路错综复杂,上站下站匆匆忙忙,路人拥挤。一出站,天气雾霾,印象并不是很好,还觉着车多人多拥挤,周围的饭馆也不卫生。
一出火车站,在广场的小吃摊上要了一碗稀饭一个包子吃。那时学生娃没钱,没敢要其他的,问清楚了,一个包子1元,一碗稀饭1元,在延安吃早餐,小菜是免费的。当我开吃后,卖饭摊主用一个大盘子,在盘子的四个角,分别给我夹了一筷子小菜,我还心中纳闷窃喜,这服务也太好了吧,吃口早餐四个小菜,完了结账,摊主说6元,我说怎么就6元?摊主说一个小菜1元,四个4元,不是6元吗?我说没让你上小菜,你自己给我端上来的,我还以为是免费的呢?摊主理直气壮说怎么会免费呢,不免费,收费的。暗叫吃亏,却只得乖乖付钱。那时一来钱值钱,二来我是学生娃,刚上中专的毛头小子,对古都西安充满了憧憬和向往。
那时没有大数据,买票、进站、上火车前检票,得排三次长长的队。在候车室,人山人海,一座难求,座椅与座椅之间也挤满了奔波的进城务工人员,行李多,人又劳累,干脆就躺在行李担架上呼呼大睡。
西安火车站近几年整修后,南北两个出口,四通八达,又逢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一下子豁然开朗了。南客厅保持了原貌原风格;北客厅华贵庄重,尽显大唐雍容华贵之气象,外观现代洋气,内观宽敞明亮,一下子开阔了许多,座位等人,而非人抢座位。南客厅也装修一新,外貌未变,内与北客厅连为一体,形成两个出口。南出口面对古城墙,庄重典雅;北出口面对丹凤广场,金黄的丹凤门仿古建筑庄重典雅。丹凤门后的丹凤广场清幽安静,是游客休闲的落脚地。车站出口可打的、可网约车、可公交。北出口的到来,一下子减轻了南出口的负荷负载量,宽敞了,不拥不堵了,不烦不吵了。南广场像一位满载历史的老人,卸下了重担休息。北广场像一位肩负使命的后代,活力迸发,激情昂扬。一南一北,一古一今,一庄一雅。生逢新时代,又赶上大数据,一机在手,吃住游购皆解决。
西安火车站,承载过多少历史风云的火车站;西安火车站,见证过多少物是人非的火车站;西安火车站,“一带一路”古往今来运输大动脉的火车站。它连接着古老的丝绸之路,见证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在这里,来来往往的旅客们讲述着各种各样的故事,有离别的悲伤,有重逢的喜悦,有奋斗的汗水,有成功的辉煌。西安火车站,它是每一个旅人的温暖港湾,也是每一个梦想的起航之地。